江苏检验检疫局日前传出信息称,截至目前,江苏已暂停85家玩具企业出口,而获得出口许可证的企业也由原来的396家锐减到336家。一位业内人士感叹,玩具企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面对“越来越艰难”的生存环境,有的企业主动放弃了,有的企业被迫离开了,剩下的企业则在坚持中痛苦地寻求破茧之路。
去年美国玩具召回事件后,我国出台实施了新的玩具出口许可制度,加强对玩具企业的监管。我省检验检疫部门则从去年9月份就开始在玩具行业掀起质量风暴,获证企业的锐减就是这场风暴的成果之一。而从今年3月开始的新一轮专项整治行动中,玩具仍是重点之一。
对此,省玩具协会秘书长徐冠东表示,整治行动不仅规范了玩具出口秩序,而且提升了我省玩具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理念。玩具企业过去基本上是单纯以客户的要求为标准,吃够了苦头。常州一家知名的玩具企业按客户订单要求生产世界56个足球运动员的形象玩具,刚开始在美国卖疯了,一个月要走四五十个货柜。谁知侵犯了人家的专利权,最终损失五六百万元不说,还被罚3年不得进入美国市场,企业差点就要关门。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去年约有8批次出口玩具“出了问题”。新规出台加上整治行动,江苏玩具企业现在纷纷转而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同时兼顾客户的特殊要求,接订单时也会问清品牌授权方面的情况。让徐冠东感到高兴的还有,有关部门的监管也开始从只检验产品延伸到生产过程乃至原料。
分析从出口名单中消失或暂停的那些玩具企业,徐冠东介绍说,有的确实是不符合新的《出口玩具质量许可(注册登记)实施细则》的要求,有七八家企业则是因为产品出口后发现质量问题被客户投诉而被暂停,这些企业至少要被暂停半年,查清问题后还将面临3个月的整改期。此外,还有部分企业是近半年甚至一年没有接外贸单子,转而生产出口服装或工艺品了。当然,其中也不乏“自动关门”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刚办了两三年的小厂。
“行业里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家企业,一夜之间就不见了。这样的事情近来我们看得多了。”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玩具企业董事长告诉记者,我国玩具企业正以每年20%的速度在减少,南京的玩具厂就已经少了很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玩具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有关法规对企业的严格要求已经细化到对员工和企业的细节管理,要达标,企业必须付出相当的成本。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上涨直接导致玩具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再加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工人工资上涨等众所周知的因素,企业的成本直线上升。
想坚持下来的企业如何“撑过去”?企业不约而同给出了答案:“不能再做‘垃圾货’了。”在更加重视品质的同时,增加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徐冠东很有感触地说,“我们生产的玩具到国外卖8美元,而我们只能拿到1美元。很多企业不知道,国外销售玩具都是有文化内涵的。”为改变这一现状,省玩具协会正试图在玩具与动漫的结合上寻求突破口。一主要生产出口长毛绒玩具的公司的董事长表示,玩具企业面临的这道关口考验的是企业的资金和研发实力。自己的企业正利用科技手段开发一些新的高智能产品,并在重新选择市场和客户,开始关注中东等其他口岸市场的订单,同时也开始关注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