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资矛盾源于政策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因为劳动力资源过剩而资本极度短缺,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吸引资本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便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使命,各种努力的直接成效便是形成和保持了对国外资本的强势吸引力,直接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然而,由于只注重招商引资与经济增长,忽略了对劳动者的利益维护,进而日渐形成资本所有者的投资回报长期偏高甚至畸形偏高,劳动力所有者的劳动所得长期偏低甚至畸形偏低的利益失衡格局,具体表现在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有损劳职工利益的劳动合同,损害劳动者的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社会保险权等多种正当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劳资关系和职工权益保护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劳资利益失衡的格局正在损害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金融危机只是催化剂
金融危机的冲击,无疑会使中国的劳资关系状况雪上加霜。我国出来大量工人失业,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其中包括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800万下岗失业人员,此外还有300多万其他人员需要等待就业安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表明,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是官方数字的两倍。有学者甚至认为,实际的失业率可能比上述数字更高。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审结的劳动争议案件286221件,同比上升了93.93%。2008年底,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面临减产、停产或关闭,劳动者失业尤其是农民工大规模返乡现象突出,社会保障面临新的困难,处理不慎,将会引发更多的劳动争议。
国家政策需要逐步调整,改革应进一步加强
事实上,金融危机并非中国劳资矛盾的跟本原因,金融危机只是劳资关系紧张的催化剂。多年来一直畸形的招商引资政策才是劳资冲突的最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缺乏资金,自然国家政策应向资金方倾斜,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状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也要因时制宜的做相应调整。改革持续了30年,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但不能在此停滞不前,在改善劳资关系上因进一步出台更有效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