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星期日邮报》报道称苹果公司的iPod是“血汗工厂”生产出来的,其中所提及的代工工厂为台湾代工巨头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公司,“她们的月收入仅有27英镑(约合人民币387元),但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旋即国内媒体开始跟进,对富士康工厂进行更多、更详尽的报道,苹果和富士康陷入危机之中。
根据报道,苹果在中国的 iPod工厂为Foxconn代工组装工厂,位于龙华的Foxconn工厂雇佣了超过20万员 工,其中绝大多数为女性。报道称,这些工厂生活住宿条件极为简陋,而且不允许外界人员进入。工厂内工人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每月工资仅折合27欧元 (编者注:约270元人民币)。报道还声称,生产iPod nano车间高达五层,由严密保安守卫。生产iPod Shuffle的工厂位于苏州,员工每月工资折合54欧元。”报道声称,“绝大多数员工为女性,因为她们‘更为可靠’。” 很难想像,大家心目中的高科技代表作,屡屡为乔布斯创造苹果神话,俨然已成时尚潮流的iPod,是出自一个每天连续工作15小时,仅收取少得可怜的约 300元薪金的中国女工上手。数千元的售价,300元的回报,iPod已经成为全球高科技企业光环与廉价劳动力交相冲击的缩影。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3位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调研报告显示,美国苹果公司销售的个人影音工具ipod每台299美元。苹果公司没有生产线,最昂贵的零 部件由 日本东芝公司等提供——共获得73美元,其他国家和地区供应零部件——共获得60美元,最后在中国组装 ——中国仅收入近3美元,美国却获得163美元,其中苹果公司拿走80美元。结果是,中国所得组装费仅占售价的1%。
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苹果iPod的利润空间高达50%。售价299美元的苹果iPod video的总成本价约为143.5美元,其中30G东芝1.8英寸微型硬盘65美元,PortalPlayer的解码器SoC 8美元,Broadcom公司视频解码器/处理器10美元,三星256Mbit SDRAM芯片1.75美元,音频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3.75美元,SB电源管理/锂离子电池充电器1.6美元,降压开关调整芯片0.75美元, I2C总线接口直流-直流变换器1美元,电源管理单元2.5美元,8M平行闪存储器1.3美元,管理触摸轮控制的混和信号阵列可编程SoC 0.85美元,触摸控制轮2.5美元,充电锂离子电池4.5美元,2.5英寸的LCD 15美元,PCB板10美元,包装、配件等15美元。
也就是说除去装配成本一台iPod在进入分销渠道前成本约为售价的50%。美国获得163美元,日本获得73美元,其他国家和地区共获得60美元,中国仅收 入近3美元。但是,中国每出口一台iPod到美国,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却增加150美元。所以中国对美国虽有巨额贸易顺差,大部分利润却在美国。务部长薄熙来对此现象有句很形象又很准确的言论:“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
现在苹果已经派人对富士康深圳工厂的用工情况展开调查,但结果尚未公布。事实上,这一事件对苹果品牌的损害已经产生,但到目前为止它尚算应对得当。我们等待它的结果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