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的位置: |
企业社会责任网 -->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知识库 |
|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 |
过去古典的自由市场经济学派主张,在自由市场制度下,企业的主要责任在于开创市场、提高占有率、降低成本、创造利润,将追求股东最大利润视为天职(陈方元、林宜欣、林承盛、郭宗慈,2007),并认为扩大解释社会责任将背离企业基本使命(如表2)。然而,这种反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在当今社会大众对企业的期待和企业复杂环境的变迁之下,已面临严峻的考验。企业应正视社会责任的重要议题,将其融入经营决策的过程之中,一方面追求合理的利润,一方面善尽其对社会的责任,将社会责任与经营策略结合,将是企业未来新竞争力的来源。兹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观点综合叙述如下:(黄俊英,1992;吴必然、赖衍辅,2006) 社会大众期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在以前,企业只要以有效率的方法生产产品和劳务就算已经履行其「社会契约」(Social contract),但现今社会大众的期望扩大,企业只有提供对社会有价值的服务,才能符合社会的期待,尤其能够协助解决日益复杂且有急迫性的社会与经济议题。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符合企业的利益: 许多研究显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倾向与企业的道德及社会责任相连结,因而导致购买模式的改变。企业善尽社会责任,可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共形象,建立社会大众对企业的信心,员工对于企业也有更高的参与感,同时,对于企业之生产力、创造力、商誉及销售额等,均极正面之影响,将为企业带来发展的契机,因此,善尽社会责任也是符合企业的利益。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避免政府的限制: 此一论点认为企业从事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可以避免政府的规范和限制。政府的规范措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限制其制定决策的弹性。从企业的观点而言,企业最好保有制定决策的自由,俾能维持主动,以因应市场和社会因素的变动。 四、企业拥有解决社会问题的资源与能力: 此一论点认为企业拥有可使用于社会问题的宝贵资源,因此社会应加以利用,要求企业协助解决社会问题。企业拥有大量的管理人才,也拥有庞大的资金,将可比其他机构更能有效率地执行社会行动。 五、企业应对社会问题负责: 社会的许多问题,有些是由企业的营运所造成的。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带来各种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劳工问题、消费者问题等,因此企业必须在解决问题上,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六、企业经营的很多投入要素系取之于社会: 主张企业应负社会责任的人,认为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并不单来自于企业努力经营的结果,而是和企业所处环境的政治、文化等因素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其人力资源、各项原材料也是取之于社会,因此企业也应将其用之于社会,善尽社会责任。 七、企业社会责任的透明度: 消费者、投资者、管制者、社区、环保团体、贸易伙伴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日渐要求企业公布更详细的有关社会责任的资讯。为回应这股要求,企业使用各种社会稽核的方式,即公开企业在若干社会议题上的社会责任的作为。 八、企业未负社会责任的可能风险: 企业若不执行其社会责任,可能招致广大投资人对于企业失去信心,或是主管机关可能采取的相关行政监理惩罚,亦可能带来相关的诉讼责任,或因与社区关系紧张而引发的抗争活动等。此类多重面向所可能对企业带来的损害,远超过企业经营本身所产生的利益,是故,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企业避险管理上不可或缺的政策。 表2 赞成与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比较表 赞成的观点 | 反对的观点 | 1. 改善企业形象 2. 回应社会大众的需求和期望 3. 改善企业所引起的社会问题 4. 增进长期利益 5. 完成企业应负的道德义务 6. 运用企业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 7. 减少政府立法干预 8. 平衡企业所拥有的社会权力和责任 | 1. 减少经济效率和利润 2. 造成与竞争者的不平等成本负担 3. 形成社会的隐性成本 4. 造成企业内部困惑和大众的不满足 5. 给予企业更大的社会权力 6. 将原属于个人的责任推给企业承担 7. 企业缺乏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8. 缺少企业与大众今的负责关系 | 资料来源:陈方元、林宜欣、林承盛、郭宗慈,2007 上述各论点,提出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有力论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向已经在欧美及多数已开发国家中实践,企业必须积极将社会责任纳入它们的决策体系之中,并成为公司的核心营运策略之ㄧ。简言之,企业必须回应社会的期望与需求,以及社会所关心的议题,并主动贯彻社会责任的策略,对社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验厂咨询请致电奥地特(AUDIT)0512-66355405或发送邮件至service@ccsrcenter.com;国内权威咨询机构
|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奥地特所有,转载须注明http://www.ccsrcenter.com,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
返回上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