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8000认证国内遭遇尴尬之一是自愿还是被迫
根据SA8000认证标准的原则是企业均自愿接受SA8000认证;实际统计数据表明几乎所有已经认证的企业都是被迫的,“不通过SA8000认证就有可能没有订单”,SA8000又成了国外买家对国内供应商的强制性要求。这势必违反了SA8000宗旨。
一段时期以来,国内曾盛传美国、欧盟一些国家要从今年5月1日起对我国出口企业强制推行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A8000),并且有超过50%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表示,如果SA8000认证标准实施,将重新与中国企业签订采购合同。一时间,SA8000被国内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视为“洪水猛兽”,闻之色变。
参加认证多为被迫
最新的材料说,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400多家企业实现了SA8000认证,而中国居然有60多家认证企业,位居认证企业数量第二大国。
但奇怪的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内没有一家已经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像通过ISO9000等认证一样大力对外宣传,就连当地政府和媒体也不知道究竟本地区有多少企业或哪一家企业获得了认证。
据介绍,按照SA8000标准,国内企业不能任意延长工作时间、欠薪等,这些其实都与我国的劳动法相符合,只要做到遵纪守法,企业通过AS8000认证应该没有问题。
而据广东省社科院SA8000课题组组长、国际贸易学专家黎友焕调查,就他的研究视野中,几乎所有已经认证的企业都是被迫的,即是在“不通过SA8000认证就有可能断单”的情况下,在跨国收购公司的指引和协助下申请认证。认证费用高企、认证手续烦琐和认证后要继续投入以保持SA8000政策的连续性等,这些都是企业不愿主动认证的重要原因。
SA8000认证国内遭遇尴尬之二认证花费居太高
SA8000在我国认证的合法性也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黎友焕说:“自称国际标准的SA8000实际是由美国一家民间机构牵头制定的,事实上还不是国际标准,但在客观上,它已经对我国的外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SA8000不是国际标准,我国官方将至少在它成为国际标准之前不会承认SA8000,这就决定了境外机构在我国开展SA8000认证的咨询经营活动不可能合法。而目前全球却有9个外国认证机构控制着SA8000认证带来的巨额利润,并大面积在我国各大城市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进行认证、咨询经营活动,亟待有关部门进行规范和清理!”
国内企业要取得认证,必须向国外具有SA8000认证资格的9家认证机构或其代理机构申请,而这些认证机构及其代理机构(通常是香港公司)在我国开展认证经营活动的合法性问题普遍没有解决,造成了国内SA8000的有关认证比较混乱。以一个约300人的普通企业为例,认证公司只需约9000美元认证费用,但他所了解的十多个企业平均花费却都超过了50万元人民币!另外,根据《SA8000:2001》版本的内容,SA8000条文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具体条文无法对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每个细节作出硬性规定。很多咨询公司熟悉SA8000的认证操作,只要企业多给咨询费,即使条件不够也往往可以通过包装取得认证。并且,不少企业还存在由于认证费用高企而瞒骗企业规模的行为。
SA8000认证国内遭遇尴尬之三SA8000市场混乱,需要规范整顿
黎友焕强调,SA8000虽然不算高不可攀,但对于在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秩序下,发展中国家普遍只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稍具优势,发达国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同时实行同种社会责任标准,就显得不太公平,而把这种还不是国际标准的体系与国际贸易强行挂钩,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就显得不合情理。因此,规范SA8000认证和咨询市场,既可以规范市场行为,又可以推迟SA8000在国内的推行步伐,留出空间和时间来加快我国自己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扫清面临我国对外贸易的一道新门槛。
从长远来看,实施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可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价值,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有好处的,在SA8000标准中,有关的社会责任标准取自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共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而这三项公约都属于国际组织公约,有很强的约束效应,中国企业很难回避。这一标准会作为一种外力,促使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同时,也在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上下功夫。中小企业尤其应该有一种长远的发展观点,自觉地把这些要求纳入到自己的管理中去,把对社会的责任当作是自己的责任。